八年等待换一个屋檐:维州公共住房“大排长龙”背后的女性与孩子的回家路
“当我把钥匙插进锁孔那一刻,才相信自己真的安全了。”三十多岁的家庭暴力幸存者玛雅,带着两个孩子,在社会住房轮候册上苦等八年后,终于搬进墨尔本郊区一套政府公寓。墙面略显老旧,但对她而言,这是逃离暴力后份“不会搬家”的承诺。
一、八年轮候并非个例
维州公共租户协会(VPTA)证实,优先申请人平均也要排队17.4个月,远超政府10.5个月的目标
2025年3月,维州登记在册的待配户达55,553户,同比再增14.3%;另有10,564份“内部换房”申请
玛雅曾收到两次配房通知,但都因“离孩子学校太远”或“无法满足残障儿子需求”而被迫放弃——“不合适的家,等于没家”
二、私人市场同样“大门紧锁”
圣公会2025年抽样显示,一个周末全州仅十几套房源可让低收入家庭负担。
玛雅每两周收入约1,500澳元,私人租金却要1,080澳元,项目补贴一旦结束,立即陷入“租金贫困”
2023-24财年,州政府通过“私人租赁援助计划(PRAP)”发放3,000万澳元一次性补贴,但只能解燃眉之急,无法提供长期安全感
三、63亿澳元“大建房”计划,为何仍堵不住缺口?
政府承诺:
“Big Housing Build”+“Regional Housing Fund”共投入63亿澳元
目标新建13,300套社会与可负担住房
现实瓶颈:
建筑成本上涨、技术工人短缺,项目交付周期拉长
存量占比全澳至低——维州社会住房仅占总量2.8%,远低于全国4.2%平均
结果:新建速度赶不上新增申请,轮候时间继续被推高
四、专家呼吁:别把“社会住房”当终点
AHURI所长Fotheringham指出,应把“长期租赁补贴”“房租上限”“社区土地信托”等多元方案纳入住房连续体,而非让所有人苦等“一把钥匙”。
多元援助可让女性不必在“忍受家暴”与“流落街头”之间二选一
数据显示,租房失败是女性返回受虐住所的首要原因,比例惊人
五、玛雅的新起点:从“过渡房”到“永久家”
搬进政府房后,她次计划粉刷墙壁、搭建花园床,“让孩子知道,这里不会被赶走”。她的故事被VPTA用作案例,呼吁政府:
提高“适配度”审核——优先申请人应有权拒绝不符合家庭特殊需求的房源,而不被重新排队惩罚
扩大“可负担私人租赁”基金——用租金上限+长期补贴,把私人市场也变成安全网
设置女性与儿童专项配额——确保逃离家暴的家庭在30天内获得合适住房
六、给仍在排队者的实用建议
同时申请“社会住房+社区住房+私人租赁补贴”多条线,增加被选中概率
主动向住房登记处更新家庭变化(健康状况、学区需求),提高匹配精准度
联系本地社区法律中心,了解“优先申请人”权利,对不合理拒配或延迟提出申诉
预留应急资金,避免在等待期间因租金逾期被记录,影响后续配房
63亿澳元正在路上,13,300套新房也在打地基,但对于像玛雅这样的母亲而言,每一晚的临时住所都可能意味着孩子多一次转学、自己多一次惊魂。社会住房不是简单的“砖头+水泥”,而是让弱势群体重新掌控人生的起点。只有当多元援助与社会住房并行,才能真正把“等待八年”缩短成“安全三十天”,让更多家庭在暴力阴影之外,拥有一个不会被收回的家。
温馨提示:温馨提示:文章源自网络,所述观点不代表尚澳观点,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文章中宣传素材(图片/视频/VR)部分源自网络,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;如原作者表面其身份并且停止使用该素材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!
上一篇: 当前篇
相关文章推荐
本季推荐项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