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增1223人、年缺20万套住房:澳洲“移民潮”遇上“建房荒”,房价房租谁买单?
当每天平均1,223名新移民拖着行李抵达澳洲,却发现全国空置率逼近1%、建筑批文远跟不上人口增速——一场“人进来、房不够”的拉锯战正式上演。新ABS季度数据显示,2024年3月净海外移民高达110,062人,全年总量预计50万,比疫情前季度均值翻了一倍;与此同时,HIA却给市场泼冷水:按当前动工速度,到2028/29财年五年累计只能交付约98.6万套住房,比《国家住房协议》的120万套目标短少逾20万套。移民需求与 bricks-and-mortar 供应的断层,成为推涨租金与房价的核心底色。
一、人口端:移民流量“腰斩”仍远高于历史
2022/23财年峰值:53.8万人
2023/24财年实际:34.1万人(-37%)
疫情前十年季度平均:5.5万人
2024年3月单季:11.0万人(≈日增1,223人)
IPA副总监Daniel Wild直言:“所谓‘补偿性增长’早已结束,当前是高移民‘新常态’,但土地、基建、公共服务根本没准备好。”
二、住房端:建设速度掉队,缺口越拉越大
《国家住房协议》目标:2029年7月前建成120万套住宅
HIA预测完成值:约98.6万套
缺口:≈21.4万套
2024日历年起屋量:168,050套(同比基本持平)
要达到目标年均需:24万套/年——相当于再增加43%产能
HIA总经理Jocelyn Martin指出阻力清单:
土地释放慢、规划审批冗长
税费、基础设施贡献费逐年上升
建筑商融资利率>6%,现金流紧绷
技工短缺、材料价格剧烈波动
三、市场端:空置率1%,租金涨幅>10%
SQM Research显示,多数首府城市空置率已跌至1%左右历史低位;
CoreLogic 2024年租金指数:悉尼+11.1%,墨尔本+9.4%,布里斯班+8.7%。
移民流入首先冲击租赁市场,随后溢出至购房——首次置业者发现降息节省的月供,被房价上涨一次性“吃掉”。悉尼、布里斯班、墨尔本房价已回升至接近历史峰值。
四、社会端:游行与对立
上周六,悉尼、墨尔本、布里斯班同时出现“反种族主义”与“控制移民”对立游行,部分街区与警方发生推撞。移民议题从经济表蔓延到街头,反映出社区对“增长速度”与“承受能力”的深度焦虑。
五、专家视角:关键指标是“净海外迁移”
前移民部副部长Abul Rizvi与ANU教授Alan Gamlen一致强调:
“评判移民对住房、医疗、教育冲击的核心是净海外迁移量,而非总入境人数。”
他们建议:
把净移民与新房完工量挂钩设定年度上限
将50%新增移民配额与偏远地区签证绑定
建立“人口-基建”同步评估机制,避免“人先到、路后修”
六、政策走向与市场预期
联邦已承诺2025-26起把净海外移民压至26万,但尚未公布具体杠杆
建筑行业呼吁:减免住宅开发印花税、扩大模块化建筑、引入海外建筑技工
RBA暗示若租金通胀持续,不排除再次加息,进而抑制购房需求但也拖累新屋开工
七、给买房/租房者的应对策略
租赁端:提前6-8周锁定房源,准备3个月租金作保证金,避免旺季被“竞价”
购房端:把“建筑成本上涨”计入远期预算,优先选择已封顶或即将交付的现房
投资端:关注政府基建&移民倾斜的偏远地区,土地+建筑套餐比楼花交付风险低
政策关注:首置5%首付、各州Build-to-Rent、祖母房审批放宽,都是对冲租金上涨的利器
当人口曲线陡峭向上,而住宅开工曲线依旧平缓,价格与租金的“剪刀差”只能由租客和首次购房者承担。移民不是问题,速度失控才是挑战;在供应追上需求之前,普通家庭的防御就是:提前锁定住房成本、关注政策窗口、把“租金上涨”纳入个人财务模型——因为数字不会说谎,市场永远用价格说话。
温馨提示:温馨提示:文章源自网络,所述观点不代表尚澳观点,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文章中宣传素材(图片/视频/VR)部分源自网络,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;如原作者表面其身份并且停止使用该素材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!
上一篇: 当前篇
相关文章推荐
本季推荐项目